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世界首演,首錄》伯恩斯坦指揮 卡特 : 管紘協奏曲,威廉舒曼 : 聖詩管絃 / Elliott Carter : Concerto For Orchestra, William Schuman In Praise Of Shahn (Canticle For Orchestra) – Conducted By Leonard Bernstein

 

                                (COLUMBIA M 30112 , 1970年 LP ) - Concerto For Orchestra first performed on February 5, 1970,In Praise Of Shahn (Canticle For Orchestra) first performed on January 29, 1970.


上週看MOD 有伯烈芝 Boulez /柏林愛樂  演奏巴爾托克: 管紘協奏曲,這是他的首本戲當然精彩。說起管絃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儘管有 Kodaly , Lutoslawski , Tippett ,Carter ....等作品。但,首先會聯想的仍是 巴爾托克 Béla Bartók : Concerto For Orchestra ( Sz. 116, BB 123 ,1943年 ),管絃協奏進行中獨奏樂器 亦趨亦隨,且每件樂器在完整樂團中均能適當的突顯出「獨奏」的特質,這是 Bartók 最晚年也是最圓熟的創作,是20世紀偉大的名曲。


「管絃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 這招牌夠大夠有名,Bartók : Concerto For Orchestra是Koussevitsky 庫塞維士基 委任作曲,1944年率領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首演。Kodaly : Concerto For Orchestra是慶祝芝加哥交響樂團 50週年慶委任,1941年 由Frederick Stock斯托克 首演,而 Elliott Carter: Concerto For Orchestra 也是為慶祝紐約交響樂團 125週年慶委任,於1970年由伯恩斯坦 首演,本唱片亦為同陣容作首錄。


管紘協奏曲 是卡特著名的作品, 說是4樂章,其實是依樂譜範圍把樂團分成四個高,中高,中低和低 四部份,各分別配上畫龍點睛的打擊樂器 (包括 鋼琴獨奏 )。全曲20多分鐘有如疾風講求快速順暢,一氣呵成,有如單樂章。審視 卡特 : 管紘協奏曲是首重樂曲結構,以各樂器不同特性用拚貼手法來增加層次變化和力量 (統計此曲有38種不同的5音和絃加入),富現代摩登節奏感。但,如用來和巴爾托克 : 管絃協奏曲 比較仍有不及。簡單講,各樂器相繼投入操兵,迅速流動是優點,但缺少是相互「輝映」。



巴爾托克 : 管絃協奏曲,獨奏樂器和整個管絃樂團關係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獨奏者既是樂團的一份子,也能獨闖。在樂曲進行中能完整樂團中均能適當的突顯出「獨奏」的特質又不被淹沒。既能分又能合,卡特 : 管紘協奏曲 直線推行,缺乏前呼後應。真正能承襲 巴爾托克 : 管絃協奏曲是鐵拔 Sir Michael Tippett : Concerto For Orchestra,由Sir Colin Davis指揮 ( PHILIPS 412 378 -1,1976年 LP ) ,連後來三重協奏曲Triple Concerto For Viola,Violin & Cello亦得真髓。


最後提的不管那位寫的管紘協奏曲,必然是配器豐富,有 hi fi的特性,Fritz Reiner萊納的巴爾托克 : 管絃協奏曲 (RCA LSC 1934 ,1958年 Living Stereo LP ) ,Sir Colin Davis 的鐵拔 : 管絃協奏曲 ( PHILIPS 412 378 -1,1976年 LP ) 都是 TAS 天碟,卡特 的本唱片也很好。















Leonard Bernstein ( August 25, 1918 – October 14, 1990) was an American composer, conductor, author, music lecturer, and pianist.






Elliott Carter, Philharmonic Hall, New York City, 19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