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波雷 演奏 李斯特 : 9首超技練習曲 / Liszt Transcendental Etudes - BOLET ( Piano )


                                  ( RCA  LM 2291 ,1959年 LP )






BOLET 最擅長就是李斯特,錄音期間很長且數量又多又廣,就超技練習曲    ( RCA  LM 2291 ,1959年 LP )是 影子狗首版,卻沒有出 LSC 的立體版就有點意外。這是個清晰的力量和激情演奏值得一聽, 就如同紐約時報  普立茲批評獎得主Harold Schonberg 曾說 Bolet 永遠不會犧牲旋律的線條,也不會退化成純粹的敲擊或衝動,也就是他的如歌性極佳。但是我仍要建議 後來 ( decca  414 601-1 1985年 )的再次錄音更俱洞察力和詩意表達,且錄音品質更好 。




LP-A
1. Prelude 1:00 
2. [Molto Vivace] 2:45 
5. Feux follets 4:10
8. Wilde Jagd 6:17 
9. Ricordanza 10:55 
LP-B
10. [Allegro agitato molto 5:04 
11. Harmonies du soir 10:18 
7. Eroica 5:14
3. Paysage 4:40 

 BOLET ( Piano )














Jorge Bolet (November 15, 1914 – October 16, 1990) was a Cuban-born American pianist and teacher.









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夏畢洛 ( 大提琴 ),王爾德 ( 鋼琴 ) 演奏 拉赫馬尼諾夫 : 大提琴奏鳴曲,高大宜 : 大提琴奏鳴曲 / Sergei Rachmaninoff : Sonata In G Minor, Op. 19 For Piano And 'Cello , Zoltán Kodály : Sonata, Op. 4 For 'Cello And Piano


               ( NONESUCH  H 71155,1967年 LP) Engineer : S Marc J. Aubort ( Elite Recordings )



拉赫馬尼諾夫 : 大提琴奏鳴曲 和 蕭邦 : 大提琴奏鳴曲 都是作曲家的唯一大提琴奏鳴曲,唱片公司實務上放在同一張唱片。其中 拉赫馬尼諾夫  大提琴奏鳴曲 以沉鬱甘美風格較受喜愛,更需要旗鼓相當二位藝術家。最夢幻名單是 Rostropovich & Horowitz,卻只在 May 18,1976 ,卡內基 實況 有第三樂章 III. Andante ( CBS  M2X 34256,1976年 2LP )。


本唱片一放,大提琴鋸出來的板聲包您忙著掏錢打包。查看說服書錄音師 Marc J. Aubort ,屬 Elite Recordings 這著名美國專營打工錄音公司,聽 大提琴家  Shapiro 演奏音色美又自然是一大享受

擁有無堅不摧技巧不算少,懂得「作畫都須留白,彈琴豈能使盡這道理卻不多,Earl Wild 算個中高手。拉赫馬尼諾夫 對他 而言從鋼協全集( 讀者文摘 ) 到 奏鳴曲 NO. 2 ...( Chesky ) 是首本戲。可貴的是,Wild 既不搶板又不搶眼,用成熟深厚指法以烘托出大提琴之戲劇性的張力,是畫龍點睛第三樂章 長旋律的行板,二人合作無間表露出拉赫氐獨有的鄉愁魅力是全場高潮。

高大宜 大提琴奏鳴曲 ,由剛開始哀愁的序奏到中場高昂的慶典氣氛再回主調的悲傷是典型充滿馬扎兒人民謠風,罕見又珍貴 ,本唱片 中Shapiro 演奏投入富有相當的感染力令人贊嘆。

拉赫馬尼諾夫  大提琴奏鳴曲為 平加上 高大宜 : 大提琴奏鳴曲 是賺,一兼二顧




LP-A
Sergei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Op. 19 For Piano And Cello
A1 I. Lento; Allegro Moderato 9:59
A2 II. Allegro Scherzando 7:53
A3 III. Andante 5:17
B1 IV. Allegro Mosso 9:52
LP-B
Zoltán Kodály  Sonata, Op. 4 For Cello And Piano
B2 I. Fantasia 7:53
B3 II. Allegro Con Spirito 8:57

Cello – Harvey Shapiro
Piano – Earl Wild













Earl Wild (November 26, 1915 – January 23, 2010) was an American pianist known for his transcriptions of jazz and classical music.


Harvey Shapiro (June 22, 1911 – October 25, 2007) was a New York-born American cellist.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貝多芬 : 狄雅貝里主題 33段變奏曲 ( 下 ) / Beethoven : Diabelli Variations ( 3 )

                       ( DG - 453 615-2,1992年 CD ) Recording: Hamburg-Harburg, Friedrich-Ebert-Halle, 5/1991


                              ( Philips  839 702  ,1969年 LP )




經過長時間眾多版本反覆比較,卻是愈聽愈心虛醜媳婦也得見公婆,現依淺見提出個人必要的三個版本。可笑的是,面如此最長大艱深曲目的最後選擇沒有力拔山兮的剛烈,更沒有飛簷走壁的技巧。只剩下一個是自然順勢的簡單,第二個慢 ,很慢,第三個很慢 , 非常的慢 ...

 曾多次來台這位被公認為當今貝多芬鋼琴權威 STEPHEN BISHOP (  Kovacevich ) 和其它鋼琴家以參賽成名是有不同,沒過什麼顯耀名銜,也不是系出名門音樂學院,BISHOP  憑藉著往後一場場出色的演奏得到樂迷的口碑相傳。最著名是1961年在 倫敦 Wigmore Hall 那場 貝多芬 : 狄雅貝里 演奏會。其實不意外 ,BISHOP 是在英國隨 海絲(Myra Hess)習琴 貝多芬 奏鳴曲得到 Hess 獨步「截音」絕技,在平靜轉向活潑中的瞬間無聲所蘊涵的多情魅力 BISHOP 自己也曾說他會喜愛貝多芬,是起源於小時聽到塞爾金(Rudolf Serkin)《狄亞貝里變奏曲》1957年 Marlboro Festival 實況 ( Columbia ML 5246 ) 所得啓示

如何在 狄亞貝里 同時擁有兩項實為相左的特質 既要 Serkin 的嚴謹純粹,也兼有 Hess 的多情流在加農炮口上找到玫瑰。而BISHOP 的確辦到了第一次( Philips  839 702  ,1969年 LP )錄音中各變奏展現的變化與力道豐富精妙,更可貴聽來平易順勢,直到第 31 變奏 Largo, molto espressivo才驚覺已近曲終,實有偷天換日之深厚功力,為三首選的第一個版本而第二次 (Onyx 4035,2008年 CD )更見雄宏大。只是這邊多些也難免那裡少些,渾然天成上是稍減。如行有餘力還請兼收為要。



初步聽 烏果斯基 Anatol Ugorski  彈 狄雅貝里 ( DG - 453 615-2,1992年 CD ) 也當為一般版本直接就欣賞,聽完後總覺得演奏有股憤憤不平的怨氣。是該有多項不同面相,但怎會如此?只得重來一次居然還是如此,這下麻煩了。才開始查資料,得知他悲慘的一生。 Ugorski 是到 48歲才以難民身份逃到西方世界,也就是作平一位鋼琴家最黃金歲月卻被禁錮在鐵幕中,痛苦的經歷是否會影響 往後演奏就不得而知。Ugorski  的 狄雅貝里讓我陷入長考中,有機會就重聽,是我聽過最多次的狄雅貝里。Ugorski DG 版本特殊在於詮釋的慢,而後來在1995 ,2,27 東京實況 又更慢。這極具個人色彩,全靠臨埸直覺,聽得下如獲至寶,聽不下如坐針氈,愈熟悉狄雅貝里會痛苦難熬。

聽過 Ugorski  彈奏的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梅湘《鳥類圖誌》..就知他的技朽是同 Pollini 那級數,卻在此善於藏刀在第 10 , 13 , 23段變奏時小展乾淨剔利的絕技。從第1段變奏就偏慢,中間的第14段 Grave e maestoso 是鋼琴修羅埸,以中規中距 Arrau  ( Philips ‎416 295-2,1986年 CD )演奏的3分半鐘為範本, Anatol  Ugorski 已逾 5分鐘就多了1分半鐘,有如遺世而獨立。更不用說 Ugorski 後來 的在1995 年 東京實況已近6分鐘,簡直駭人聽聞。放眼音樂界只有伯恩斯坦在晚年的慢速比美。極其內省的演繹,彷彿超脫於這個塵世,高深莫測。

若把22段視為質問,那 23段是悲憤。第24段是安靜時光,在此展示少有的抒情美麗。但,Ugorski 對音樂沒有絕對解釋手法。DG 版本仍是由 29 , 30,31思緒慢慢集結將進入 32的賦格高潮,再平靜在33段離去,這是官方版本還不過於離經。但在 1995 年 東京實況 就完全不顧放手一博,顛覆世俗的 31段就是一聲嘆息,進入的第32段已不再是高潮,33段是哀傷的離去。比起92年 DG 官方版的的恨意,95年的實況卻是抹之不去的哀痛。


95年實況曲終響起的掌聲,我分不出是由衷贊美,或只是終於如獲




Beethoven: Diabelli Variations / Anatol Ugorski   (1995.2.27 Tokyo. Japan Live )








Anatol Ugorski (in Russian: Анатолий Угорский, born 28 September 1942 in Rubtsovsk, Siberia) is a classical pianist of Russian origin who lives in Germany.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貝多芬 : 狄雅貝里主題 33段變奏曲 ( 中 ) / Beethoven : Diabelli Variations ( 2 )




( DG 459 645-2,2000年 CD ) 





                                  ( Philips ‎416 295-2,1986年 CD )


( Winter &  Winter ‎– 910 086-2,2002年 CD )


                              ( Decca SXL 2262,1962年 LP )



狄雅貝里主題 33段變奏曲 被 布蘭德爾 尊稱為 "the greatest of all piano works",  內容賦與 裝飾模仿,嘲笑,變形,哀悼,, 嘆息 甚至 喜悅和榮耀...不同面相 狄雅貝里 對於鋼琴家當為終身志業。但, 問題在於「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準備好了嗎? 

聽 狄雅貝里 同樣準備,在長時間聆聽能理解 要等到最後第32段賦格曲才達到最高潮,然後再以第33段小步舞曲安靜的退出時終告完成。問題是對於如此龐大樂曲的專注不懈怠,辛苦如此的您能得到樂趣嗎?

各有一把尺,個人有個認為是該()卻名單

1. 吉利爾斯 Emil Giles  ,在  DG 的貝多芬奏嗚曲全集就因忽然病逝而功虧一匱令人扼。可以說是來不及錄 狄雅貝里,但 吉利爾斯和李希特 師兄弟有個默契,對彼此拿手的曲目會刻意錯開。貝多芬部份 李希特 從不演奏月光 , 皇帝鋼協,而吉利爾斯 則是狄雅貝里。

2. 顧爾德 (Glenn Gould)這怪咖 ( 1955年 )首次的郭德堡變奏曲是我永遠的荒島唱片榜首,要是他肯彈 狄雅貝里 是多麼令人期啊! 問題是他都肯錄貝多芬交響曲鋼琴版和其它變奏曲,就獨缺 狄雅貝里。

3.所羅門 (Solomon)在 EMI 貝多芬後期奏鳴曲中雙手在鍵盤上眼花繚亂的疾速真是出神入化而輕音的嬉戲更有一種撩撥魔力令人嘆息。不幸,鋼琴演奏生涯在1965年已因半身不遂結束。所羅門 自我要求很嚴,錄音本就少,以貝多芬居多數卻缺 狄雅貝里。


4.柯爾榮 (Clifford Curzon)為施納貝爾 (Artur Schnabel)入室弟子, Schnabel 是第一位奏完全部貝多芬奏鳴曲的鋼琴家,築成一堵至今仍少人可逾越的高牆,其中的變奏曲和小品 ( EMI / Seraphim ‎– IC-6067,3LP )另外發片也是經典。柯爾榮的貝多芬卻是意外的很少,只4 ,5 鋼協和英雄變奏曲..等。但,對這位極龜毛的鋼琴睿智者,總存有幻想。

以上這些鋼琴家有能力沒錄,但市面上一堆 狄雅貝里 唱片仍大都為力有未逮的充數之作,更不用說跨界的  Uri Caine 版 (Winter & Winter ‎– 910 086-2,2002年 CD)。以前 Uri Caine來台灣公演時有去,我那片 馬勒的 "Primal Light" 留有 他的簽名。還是得說當有牛乳喝,何苦去喝合成乳?

阿勞  Arrau 也錄過幾次,他的其它錄音如 德步西 ..的凝重常被認為有賣弄學問之嫌。但以 ( Philips ‎416 295-2,1986年 CD ),除了結構堅固外,節奏順暢且流動對比不會過於強烈。以第14段變奏曲實際較 Arrau 約為3分半鐘是適中,而 Anatol  Ugorski ( DG - 453 615-2,1992年 CD ) 已逾 5分鐘就了1分半鐘,更不用說 Ugorski 後來 的在1995 ,2,27 東京實況已6分鐘,簡直駭人聽聞。再對 Pollini ( DG 459 645-2,2000年 CD )過於殺伐是有怨言Arrau 的端正優美更好處這是少些想像力的範本。

安達 Géza Anda 的 老大花版 ( DG SLPM 138 713,1961年 LP )也是端正優美,但在力道 ,技巧上是有未逮之處。反過論 卡欽 Julius Katchen 在力道 ,技巧上是辯材無礙 ( Decca SXL 2262,1962年 LP )只是Katchen 解決了問題,感覺上也沒留下什麼。終究,狄雅貝里 從不光靠腕力

波里尼 Pollini ( DG 459 645-2,2000年 CD ,Rec 1998年狄雅貝里 在樂迷引頸企盼等了很久終於出版。在近60高齡下技巧的剔利,氣勢的凌厲仍無人可及,連鋼琴暫停中隱現滿的蘊含力道,Pollini 依舊令人敬畏。這是殺到底的冷酷,全程只在 29 , 30 段 著名情感分水嶺下才稍作停歇33段結尾本該平靜退出,也給了燦爛的最後一擊為 Pollini 絕無僅有的 狄雅貝里。問題是出在於 一變奏相隔快又短,間不容髮有如川劇變臉一幅幅接踵而來,不得喘息。這也是前些日子在此推崇 Hans Richter-Haaser (到 Seraphim – S-60027  LP ) https://lincoonnn.blogspot.com/2019/01/33-beethoven-diabelli-variations-hans.html ,為文中 提『是一步一腳印穩固踏出,每一段間有較緩的停歇使得聆聽者有所準備,安定無突兀感』是多麼可貴,更遑論 STEPHEN BISHOP (  Kovacevich ) 在 ( philips  839 702  ,1969年 LP ) 渾然天成的無縫接軌

也正如本文前面提的 "對於如此龐大樂曲的專注不懈怠,辛苦如此的您得到樂趣嗎"? Pollini 的狄雅貝里是令人不悅。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貝多芬 : 狄雅貝里主題 33段變奏曲 ( 上 ) / Beethoven : Diabelli Variations ( 1 )

                            ( Columbia ML 5246 , 1957年 LP  )



                           (Decca ‎LXT 5016 , 1955年 LP )



                         ( Philips 422 416-1 ,1988年 LP )




                        ( PHILIPS 9500 381,1977年 LP )


幾十年前雜誌有篇專訪 巴倫波音 Barenboim,談的是他將公演 的莫札特 : 女人皆如此 Così fan tutte 歌劇,對巴倫波音在中不厭其煩講解子音發聲的重要是興趣差差 不過聊到錄音方面一段話就引起注意說 : 「我 ( Barenboim )最近身體不是最好狀況,本來有意再錄 狄雅貝里,恐不能成行」。我們當知公演一場歌劇有多少事,是累死人的。他可以辨到,卻又怕面對一首 狄雅貝里主題 33段變奏曲 ,奇怪嗎?從 WESTMIMNSTER  , DG , 到 TELDEC ....巴倫波音 最看重此曲也應是 錄 狄雅貝里 最多次的人。那他在顧忌著什麼? 老實說 狄雅貝里 很難。巴克豪斯 笫二次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全集被譽為當然經典,但其中的 No. 29 Hammerklavier 漢馬克拉維亞和狄雅貝里 (Decca ‎LXT 5016 , 1955年 LP )是沿用舊有 MONO 錄音,對於獅王的誠實面對年已老邁深表敬佩。

巴哈 郭德堡 和貝多芬 狄雅貝里 分別被稱為變奏曲的舊新約都很大,但 狄雅貝里 更大更難。歷史有給答案,本有意神職的義裔出版商 狄雅貝里 寫了小段簡單(無趣)圓舞曲,他廣發英雄帖給當時50多位音樂家 (包括 貝多芬 , 舒伯特,甚至時年15歲的李斯特 ..)徵求變奏曲譜。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狄雅貝里 等了很久其實最在意最晚繳卷的貝多芬。一開始 貝多芬 不想寫又抵抗不了好勝心,本來想寫個 8, 9段就好卻文思愈湧現愈寫愈終成了 33段變奏曲。有多長?比其它作曲家的總和更長大,狄雅貝里 後來出版時分上下二部,貝多芬個人獨佔第一,其它人是第二部。這是有始以來最宏偉艱難變奏曲,在於 Diabelli Variations  33 段變奏中的每一段各自是一個獨自運行的小宇宙,卻要彼此連貫前後呼應才得一氣呵成,對彈奏者是修行試金石。敢現埸彈 狄雅貝里 的演奏家必然不凡,布蘭德爾 是深思熟慮的鋼琴師,他必有備而來。除了先前 VOX 和第三次的 數位版外,我們仍推崇壯年期 1976年英國的實況 ( PHILIPS 9500 381,1977年 LP )。別忘了,當年 ( 1957年 )塞爾金 首次的貝多芬錄音就選 狄雅貝里為 Marlboro Festival 實況 ( Columbia ML 5246 )。這是個嚴謹演奏,從一開章就既冷酷又不留情聽不到浪漫派的感傷和輕柔,到了三十變奏時,才稍稍讓人有一點喘息的機會。這種禁慾主義的演奏是塞爾金的初期名作,時得到震撼只小於後來 烏果斯基 Ugorski  莫測高深版本  ( DG - 453 615-2 )。

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俄國這戰鬥民族的鋼琴家很偏好 狄雅貝里 的現場演奏,甚至更把郭德堡變奏曲同埸演奏視為理所當然,連錄音都放一起。如看到 Maria Yudina , Tatiana Nikolayeva , Grigory Sokolov ...您怎能輕易放過 其中 Sokolov 從小時就以演奏 狄雅貝里 著名,也真心期待 在 DG 能再次錄音。

偉大的 李希特 怎能抗拒 狄雅貝里?這也是他在演奏會上常有曲目。事實上市面很多 李希特的狄雅貝里 實況錄音,每場各異多變。實為氣象萬千令人拜服,至少1986年 荷蘭電台實況 ( Philips 422 416-1 ,1988年 LP )為官方版本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亞克曼 ( 指揮 ),巴爾薩姆 ( 鋼琴 ) 演奏 胡麥爾 : 鋼琴協奏曲 A Minor,克萊門蒂 : 鋼琴奏鳴曲 Op. 40, no. 2 / Hummel :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5,Clementi : Piano Sonata Op. 40, No. 2 - Artur Balsam ( Piano ),conducted by Otto Ackermann

                   ( NIXA CLP 1311,1953年 LP )








LP-A
Johann Nepomuk Hummel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A Minor, Opus 85
A1 1st Movt.: Allegro Moderato 
A2a 2nd Movt.: Larghetto 
A2b 3rd Movt.: Rondo 
LP-B
Muzio Clementi  Sonata, Opus 40, No. 2
B1 1st Movt.: Molto Adagio e Sostenuto - Allegro Con Fuoco, e con Espressione 
B2a 2nd Movt.: Largo, Mesto e Patetico 
B2b 3rd Movt.: Allegro 

Piano – Artur Balsam
Conductor – Otto Ackermann
Orchestra – Winterthur Symphony Orchestra



第一次聽 胡麥爾 : 鋼琴協奏曲 A Minor, Opus 85 時是驚訝的,這活脫是 蕭邦 : NO. 1 鋼琴協奏曲 的翻版。想想不對啊, 胡麥爾 是更早才對。這時才驚覺是  蕭邦 抄襲才對,且抄得很徹底。

胡麥爾 的錄音,以 CHANDOS 公司最齊全,包羅萬象令人敬佩。其中最出色是  Stephen Hough 彈奏 的二首鋼協 ( Chandos ‎– ABRD 1217,1987年 LP )。 Stephen Hough 是位得獎無數的英籍鋼琴家,事實上 Chandos ‎– ABRD 1217 就是企鵝三星戴花的榮耀。 Hough 不事炫耀,但技巧卻無所不能。二首胡麥爾鋼協 ,在他手掌中盡是詩意。 Balsam 版本 (  NIXA CLP 1311,1953年 LP )是比不上 Hough,也算不錯了。



 Hough 的錄音極為慎重進行,從沒敗筆,個人最推廌除了本唱片外,2005年與 Litton ( ‎李頓 )指揮達拉斯交響樂團合作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集的現場錄音 ( Hyperion ‎– CDA67501/2  ,2005年 2CD )是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的新里程碑 ,這是場淋漓盡致的演奏會令人意猶未盡。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 沒聽過此套唱片者,莫論英雄。








本唱片另一封面 :







Otto Ackermann (18 October 1909 – 9 March 1960) was a Romanian conductor who made his career mainly in Switzerland.














Artur Balsam (February 8, 1906 in Warsaw, Poland – September 1, 1994 in New York) was a Polish-born American classical pianist and pedagogue.





史帝芬賀夫 ( 鋼琴 ) ,李頓 ( 指揮 ) 演奏 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集的現場錄音 ( 2005 )
Rachmaninov : The Piano Concertos, Paganini Rhapsody  -  Stephen Hough ( Piano ),conducted by  Andrew Litton ‎

( Hyperion ‎– CDA67501/2,,2005年 2CD )




史帝芬賀夫 ( 鋼琴 ),湯姆森 ( 指揮 ) 胡麥爾 : 二首 鋼琴協奏曲 /  Hummel : Pian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89 ,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5 -  Stephen Hough ( Piano ),conducted by Bryden Thomson
( Chandos ‎– ABRD 1217,1987年 LP )





Stephen Andrew Gill Hough , CBE ( born 22 November 1961) is a British-born classical pianist, composer and writer.




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巴杜拉-斯科達 (鋼琴,指揮 ) 演奏 莫札特 : 鋼琴協奏曲 NO. 14,22 / Mozart : Concerto No. 14 In E Flat Major, K.449 , Concerto No. 22 In E Flat Major, K.482 – Paul Badura-Skoda ( Piano, Conductor )


                        ( WESTMINSTER XWN 18661,1958年 LP )





LP-A
Piano Concerto No. 14 In E Flat Major, K. 449
A1 1. Allegro Vivace
A2 2. Andantino
A3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LP-B
Piano Concerto No. 22 In E Flat Major, K. 482
B1 1. Allegro
B2 2. Andante
B3 3. Allegro

Orchestra – Vienna Konzerthaus Orchestra
Piano, Conductor – Paul Badura-Skoda





















Paul Badura-Skoda (born 6 October 1927, in Vienna) is an Austrian pianist.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EDISON愛迪生唱片獎』,《首次立體錄音》菲律蒲艾格蒙(鋼琴),法國弦樂三重奏 演奏 周立偉指揮自己的鋼琴協奏曲,米堯指揮自己的鋼琴協奏曲N0.1,米堯:世界的創造 (鋼琴4重奏版) / 《Grand Prix Du Disque 1968》Jolivet : Piano Concerto ,Milhaud: Piano Concerto No. 1; La Création Du Monde ( Quartet Version ) - Philippe Entremont ( Piano )


                          ( COLUMBIA MS 7432,1968年 LP )





 Philippe Entremont來演奏這種作品還真是天造地設般的 " 合舒 ",尤其是米堯的作品賦予更多機智明快的現代感。其中特別的『天地創造 La Création Du Monde』是鋼琴4重奏版比常聽的管絃版更珍貴難得,搭配也是由小提琴大腕 Gérard Jarry 組成的法國絃樂三重奏,兩造彼此是如魚得水相益得彰為,當然首選。本唱片得『EDISON愛迪生唱片獎』 實至名歸

周立偉 作品現已被大衆漸怱略,不意外也理所當然,他的複雜不如巴爾托克的崢嶸,力道又不從心只聽了鋼協全曲就很難挨,以本唱片而言是非戰之罪。


LP-A
Concerto Pour Piano
Conductor – A. Jolivet
Orchestra –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Piano – Philippe Entremont
A1 Allegro Deciso 7:39
A2 Senzo Rigore 9:58
A3 Allegro Frenetico 5:49
LP-B
Concerto Pour Piano No. 1
Conductor – D. Milhaud
Orchestra –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Piano – Philippe Entremont
(13:35)
B1 Très Vif
B2 Mouvement De Barcarolle
B3 Fina. Animè
La Création Du Monde
Composed By – Darius Milhaud
Piano – Philippe Entremont
Strings – Le Trio À Cordes Français
Viola – Serge Collot
Violin – Gérard Jarry
Violin [Deuxième] – Jacques Ghestem
Violoncello – Michel Tournus
(17:28)
B4 Prélude. Modéré
B5 Fugue
B6 Romance, Tendre Et Doux
B7 Scherzo
B8 Final. Modéré








本唱片另一封面


Philippe Entremont (born 7 June 1934) is a French classical pianist and conductor. 












                                André Jolivet ( 8 August 1905 – 20 December 1974) was a French composer. 










Darius Milhaud (4 September 1892 – 22 June 1974) was a French composer and teacher.











Profile:
 founded in 1960. 
The ensemble performed together for 32 years.
Members:

Gérard Jarry, Michel Debost, Michel Tournus, Serge Collot







Gérard Jarry  (Châtellerault, 6 June 1936 – Saint-Eliph, 18 January 2004) was a French violi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