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霍洛維茲 ( 鋼琴 ),塞爾 ( 指揮 : 紐約愛樂 ) 演奏 柴可夫斯基 NO. 1 鋼琴協奏曲 / TCHAIKOVSKY NO.1 PIANO CONCERTO - Horowitz ( Piano ),conducted by Szell


                       ( MOVIMENIO MUSICO  01.008,1981年 LP )



Horowitz  唱片不多而協奏曲唱片更少,用手指算就夠了。最多是被作者酸說「已被 Horowitz 占為已有拉赫馬尼諾夫 no. 3 鋼協的三次錄音,其次為柴可夫斯基 no. 1 倒是和泰山大人 Toscanini 分別 1941,1943 二次。 Horowitz  是當時演出酬金最貴的古典音樂家,卻為最霸道最難搞出名,結怨相對也多,這是他協奏曲唱片少的原因之一。

  Horowitz  1928年1月12日卡內基音樂的美國首演曲目就是柴可夫斯基  鋼協 1,伴奏為 必潯爵士 Beecham 。當時 Beecham 卻看不起這來自俄國的猶太小子,就慢條斯理伴奏這首戰馬型的協奏曲。Horowitz 眼看這音樂會就要泡場,乾脆在第三樂章就直接抄前讓樂團在後追,這段被戲稱為 " 釋放的龍捲風 " 讓他一戰成名。

Horowitz 在音樂會上霸道一時。惡馬惡人騎,遇上比他更霸道 泰山大人 Toscanini也只得吞忍。在1941年的廣播版本,Toscanini 居然沒有指揮過 柴可夫斯基  鋼協 1 。Toscanini 的協奏定義很簡,你來協演奏。這不是針對  Horowitz ,是每一獨奏者都適用,這使得 Horowitz 再一次又得吃盡苦頭。Toscanini 不管快或慢板都主導了一切,快時不夠快,慢時連第二樂章行板中鋼琴和單簧管 對話都各自各的。一昧音量大使得 Horowitz 極少的詮釋空間,最後依得依樣再畫葫蘆在第三樂章憑著超人的技巧再演一次樂團拋後秀,演出歷史上最快最短的演奏全曲29分就達陣。經過歲月相處磨合翁婿才漸入佳境,1943年版長31分鐘。屈屈2分其重要,彈講究一氣呵成,減去壓力有些寬裕在音色 樂句的如歌性就更上層樓1943年版本格萊美名人堂賞。Horowitz 極高,一給顏色就開染坊,同情形也在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 NO. 2  ( RCA LCT 1025,1951年 LP -  Recorded May 9, 1940  ) ,Toscanini 也是壓抑一切,第二樂章稍事放手。 Horowitz 就演出一埸深刻又真誠的演奏


柴可夫斯基  鋼協 1 是 Horowitz 首本戲,儘管官方錄音版只有二個,還是有不少廣播甚至風衣版傳世,像塞爾 , 華爾特 , 巴畢羅里 ..等。但,最好的仍屬和華爾特 版本 ( music & ARTS  BWS 728,1976年 LP  - 柴可夫斯基鋼協 1,1944年,布拉姆斯 鋼協 1,1936年)。原因在於 華爾特 本身鋼琴造詣高超,熟識鋼協的要領,最重要的是Horowitz 很尊敬 華爾特 所以合作愉快。這裡Horowitz 在綿長的旋律中得到充裕的呼吸空間盡展蠱惑音色 ,甚至出現了百年難見的一次「真空」高潮。在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中忽然作暫停,營造出詭譎局面,等到心都快跳出來。這唱片另一片也是傳奇,很珍貴為Horowitz 唯一的 布拉姆斯 鋼協 1,本錄音第一樂章甚至迭失3分半鐘(見內標圖),但演奏翻雲覆雨令人贊嘆。不管您唱片架上的柴1, 布1多長,沒得商量,這唱片只得抵死以求。


『成是鋼琴師,敗也是鋼琴師』,1953年 " Horowitz Silver Jubilee Concert ",依合約伴奏是 塞爾 / 紐約愛樂。塞爾在上次 合作時就被 Horowitz 當眾洗臉,早已懷恨在心。有仇不報非君子,塞爾在排練中當面對著紐約愛樂 聲說 「這協奏曲是垃圾,我們就讓 Horowitz 在此為所欲為吧!」,使得未演時已滿城風雨。別忘了,塞爾也是鋼琴高手,曾和布達佩斯絃樂四重奏團員錄過 莫札特 : 鋼琴四重奏 NO. 1 , 2 深受好評  ( COLUMBIA - Odyssey 32 16 0139  LP -  recorded August 19-20 , 1946 )他當然知道在那挖坑。不用說,一定是第1樂章的發展部和第3樂章的結尾。

樂團當然只是聽指揮第一回合( 樂章 )塞爾順著鋼琴演奏加速,狂暴驅使樂團只差沒有喊出「乎死」。這使得 Horowitz 產生極大的壓力和焦慮,為求突圍,居然能以瞬間爆發的強奏壓過樂團,化不可能為可能。進入第二樂章表面行禮如儀在慢板中演奏得盪氣迴腸,Horowitz  好不容易得到一些調息。但,雙方心裡明白,下樂章終需一決。


「陝路相逢勇者先,第三樂章第2主題重現時 Horowitz 搶先出手超前樂團,硬是將 塞爾一車。雙方兢速下,Horowitz 用盡絕技爭先,始終勝出一馬鼻。這是挾怨報復事件,Horowitz 在瀕臨崩潰邊緣中成功再次打臉 塞爾一次,只是如同七傷拳 「傷人七分,損己三分!」,事後 Horowitz 心力交疲,同年進入第二次退休期直到1965年才復出卡內基音樂廳的回歸音樂會。

這場與 塞爾的演奏會後, Horowitz 從此不再公開演奏 柴可夫斯基 NO. 1 鋼琴協奏曲































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  (  October 1, 1903 – November 5, 1989) was a Russian-born American classical pianist and composer. He was known for his technique, use of tone color, and the excitement generated by his playing. He is thought of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ianists of all time






















George Szell ( June 7, 1897 – July 30, 19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